新华网北京9月8日电(陈延特) 9月7日,由新华网主办的“人工智能+工业场景融合发展论坛暨新华网思客会”在辽宁沈阳举行。此次活动作为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融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人工智能如何全面深入赋能新型工业化,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已成为工业智能化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其价值释放,一直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清华大学至善书院院长、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汤珂作主旨演讲。
会上,清华大学至善书院院长、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汤珂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学习、迭代,已几乎将公域互联网数据资源消耗殆尽,接下来,私域数据的流转、交易及价值释放还面临诸多挑战。他强调,数据作为信息的载体,其流通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泄露,尤其涉及个人数据和商业秘密时,这一风险更为敏感。因此,构建高效、可信的数据空间将成为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关键。
汤珂认为,应构建一个可信的数据流转体系——“可信数据空间”,在其中不仅能够防止数据泄露,还能确保数据的可信性,为私域数据的安全流转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我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正加速“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进程。汤珂表示,数据汇集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整体效能的关键环节。在工业项目中,不同类别的企业可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将各自的数据汇集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大规模的数据集。数据规模越大、覆盖范围越广,其规模效应越显著,单位数据价值也随之提升。
再通过分级、分类等方法,“可信数据空间”可进一步形成数据产品和人工智能服务型产品,对外提供服务。数据一旦被高效利用,便能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数据资产,推动数据资本化应用。不仅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还能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对数据的投入,最终形成“数据汇集-产品销售-资产转化”的数据价值释放闭环。
在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以应用为导向,持续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培育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加强数据供给激励。
汤珂介绍,未来“可信数据空间”2.0将推动实现智能体之间的高效数据交互,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通过记录智能体调用频次,建立数据付费机制,激活智能体开发机构的持续创新动力。他指出,只有解决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打通数据流通的“堵点”,实现企业与机构之间数据的广泛共享和价值最大化,才能真正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