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8月31日电 题:听遗迹“讲述”香港抗战故事
新华社记者曹霁阳、李俞辉
香港,这片经历过无数风雨的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向祖国和盟军运送物资的重要渠道和交通动脉。
这是2025年5月17日拍摄的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面对日军的残酷统治和严密封锁,英勇的抗日志士和广大民众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港岛到九龙,从新界到离岛,香港的抗战遗迹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讲述着香港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故事。
一座祖屋与一个家族的忠烈
在香港新界沙头角,一座饱经沧桑的大屋矗立于石涌凹村。阳光透过门窗,照亮了室内展板上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抗战历史,轻抚着“香港抗日一家人”罗家成员的旧照。带着岁月痕迹的电台设备、惊心动魄的“秘密大营救”历程介绍、激昂的《东江纵队之歌》歌谱……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里的家国情怀与不屈意志。
香港地方志中心副总编辑刘蜀永介绍,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由以香港同胞为主体的中华儿女组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港唯一一支成建制、坚持抵抗的抗日武装力量。
这座名为“罗家大屋”的老建筑是当地罗氏宗族的祖屋。日占时期,这里成为港九大队的活动基地和交通站。国难当头,罗家有多达11位成员毅然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成为香港举家抗日的代表。
烽烟散尽,精神永续。
刘蜀永(左)在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讲解(2022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经罗家后人同意,这座承载家族与民族记忆的祖屋经过改建重生,于2022年9月3日以全新身份向公众敞开大门,“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就此诞生。
馆内展览呈现了东江纵队及港九大队的浴血抗战历史,以及罗氏家族举家抗敌的感人事迹。作为香港首个集中介绍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历史贡献的纪念馆,也是香港首个长期展示港九大队历史的国民教育基地,这座经历烽火洗礼的大屋正将爱国薪火生生不息地传递。自开馆以来,已有近10万人次观众前来聆听这一段段穿越时空的抗战往事。
“我们用微小的力量在香港推动这个抗战纪念馆,把包括我们家长辈在内的老前辈们抗日事迹弘扬出去。”罗家后人、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馆长黄俊康说,“很多人参观之后表示,他们原来真不知道香港还发生过这么一段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香港还作了这么多贡献。他们深感香港的今天来之不易。”
面朝大海的英雄挽歌
在新界屯门龙鼓滩,一座纪念碑背靠青山,面朝大海,静静地眺望着龙鼓洲、沙洲海域。
82年前的一个晚上,港九大队大屿山中队中队长刘春祥带领6名骨干成员,乘坐帆船准备到大屿山对岸的龙鼓滩一带开展工作,在沙洲、龙鼓洲一带海域突然遭遇两艘日军炮艇伏击。经过激烈战斗,木船被击沉,刘春祥等指战员和船家梁克一家五口壮烈牺牲。
在香港新界屯门龙鼓滩的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前,90岁的抗日老战士林珍为人们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故事(2025年3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2020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将刘春祥等12名龙鼓洲战斗牺牲英烈,列入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2023年5月9日,在当年抗日英雄们计划登陆的地方,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揭幕。这是继西贡斩竹湾、大埔乌蛟腾之后,香港第三座大型抗战纪念设施。
据统计,日占期间,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共有115名烈士为保卫香港献出宝贵生命。
香港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学生陈明德,常与伙伴们一同去龙鼓滩附近游玩。在一次缅怀先烈的集体活动中,他跟随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前。那一刻,他深受触动:“原来抗战遗迹就在我们身边。抗日英雄的事迹真的很壮烈,他们用生命守护香港、守护祖国,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
烽火岁月中的民众力量
位于香港大埔的乌蛟腾烈士纪念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港九大队英烈以及当地村民的英勇事迹而设立。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说,港九大队之所以能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克敌制胜,除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指战员英勇无畏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港民众的大力支持。
这是2025年5月17日拍摄的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抗战时期,除了提供物质支援,香港民众有的直接参军参战投身游击队;有的冒生命危险为游击队传递信件、情报及物资,或借出住所供游击队使用;有的甚至为保护游击队牺牲了生命……
乌蛟腾村民众的抗日故事尤为令人感佩。日占期间,大埔乌蛟腾村是港九大队的重要基地,很多村民积极报名参加游击队,直接参与抗日斗争。不少村民为保障游击队安全而遭受日军严刑拷打,村长李世藩和多名村民牺牲。
为缅怀这些革命先烈而修建的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于2015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在香港,还留存着许多抗战遗迹,默默诉说着这座城市坚韧不屈的抗战历史。
这是2025年5月17日拍摄的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2020年9月,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今年1月,一段曾用于抵抗日寇的古围墙在塘福村修复完毕;今年5月,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香港薪火社团总会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电台遗址设立标志牌……
在香港特区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抗战遗迹被发现、被保护,共同勾勒出更加丰富立体的香港抗战图景。
“希望年轻人通过这些抗战遗迹,明白如今的生活是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刘智鹏说,“我们必须努力为香港、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才对得起当年那些为保卫香港而牺牲的前辈们。”